曹操名人石雕像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瞞,謚號武皇帝(魏武帝),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朝天子劉協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并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制”,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獲封魏公,建立魏公國,定都河北鄴城,而后進爵魏王。去世后,其子曹丕稱帝,追尊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曹操喜歡用詩歌、散文來抒發自己政治抱負,反映民生疾苦,是魏晉文學的代表人物,魯迅贊之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擅長書法,唐朝張懷瓘《書斷》將曹操的章草評為“妙品”。
我們知道校園是學生學習的地方,也是教育孩子成長的地方,這里要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現而今,很多的學校都是為了增加學生們的學習意識,學習的積極性,都會在學校里安裝一些雕塑,尤其是一些名人石雕像,這些名人石雕像對學生起到激勵的作用。具有很好的積極的作用。名人石雕像引領者學生們的道德價值觀和審美的取向。因此,校園里的名人石雕像,不僅能夠起到美化的作用,更是能夠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名人石雕像在校園內是很流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