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的制麒麟

銅麒麟造型絕大多數表現出威猛的特征,表情以夸張為主,多以行走狀及蹲狀示人。各個歷史時期的藝術家和民間藝人在各自的作品中發揮自己的想象,他們根據 自己熟悉的龍、鹿、馬等形狀,抓住猛獸張牙舞爪的基本特征,憑借書籍中的記載和傳說,發揮自己的藝術想象,運用取舍、集中、夸張的處理方法,進行理想化的 藝術塑造,創造出風格迥異、變形大膽、動態活潑的各種麒麟造型。
麒麟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公獸為麒,母獸為麟,據說能活兩千年。性情溫和,身上雖有可攻擊敵人的武器,但不傷人畜,不踐踏昆蟲花草,故稱為仁獸。麒麟是吉祥的代表,按照古代房屋擺設,銅雕麒麟應該是放在客廳門對面,這樣才能顯示家族對靈物的崇拜。將其安放在家中,有鎮宅辟邪,增添家中吉祥的作用,不單令屋主事業順昨,連帶財運亦會好轉。
麒麟文化是中國的傳統民俗文化,如麒麟送子,就是中國舊時生育民俗。傳說中,麒麟為仁獸,是吉祥的象征,能為人帶來子嗣。銅雕麒麟是中國古人創造出的虛幻動物,它在現實中是基本上沒人見過的,這種造型是把那些備受人們珍愛的動物所具備的優點全部集中在銅雕麒麟這一幻想中的神獸的建構上。在中國眾多的民間傳說中,關于麒麟的故事雖然并不是很多,但其在民眾生活中部實實在在地無處不體現出它特有的珍貴和靈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