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銅鐘之音

銅鐘就有很高的價值。首先具有寶貴而豐富的史料。古代鑄造的鐘,除了雕鑄一些圖案,還有文字或者吉祥用語,或紀實記事。因此古銅中不僅在文字發展史上,更在古代社會、政治、思想、文學等各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寶貴而豐富的史料,同時體現出了我國古人的高超技術。再次中國是銅鐘的故鄉,是中國銅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古代工藝技術的精華,代表了當時的鑄造、聲學、力學等高超技術水平,更是研究我國傳統科技的寶貴實物。
銅鐘在古代就被看做是祭祀的禮器,但是在那時銅鐘是被木制或竹制但是在商代就出現了青銅鐘,銅鐘發出悅耳的聲音,被人們看做是美妙的音符,隨著佛教的傳入銅鐘就做為佛教法器而存在,銅鐘的表面刻有圖案。銅鐘也成為了佛教的法器之一,銅鐘的聲音洪亮悠揚,能夠增添佛教的神秘氣氛;我們都知道,鼎在古代是王權的象征,其實銅鐘也是統治階級王權的象征,在唐代以后,歷代的封建統治者鑄造各種朝鐘、佛鐘、道鐘、樂鐘,并且越鑄越大,以求達到彰顯自己神權和政權的地位來鞏固統治的目的。
在關于銅鐘的歷史記載最早是在商朝而現存的最早的銅鐘是西周鑄造,佛教傳入我國卻是在漢代。這就證明銅鐘比佛教出現的早的多。因為銅鐘是作為一種樂器一直流傳著,它那洪亮而悠揚的聲音受到佛教寺院的青睞,而歷代統治者通過佛教來鞏固自己的統治對于佛教用品大力鑄造,不僅是銅鐘、還有各種佛像所以造成人們一直以為銅鐘與佛教一起傳入中國。